GothamIsland.com - 高森島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77|回复: 0

轉載~~由易學理論看經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8 00: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在當今中西醫相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中,最令研究者大惑不解的就是:經絡究竟是什麼樣的形態結構?如果說它是一種特定的形態結構吧,可為什麼不管我們採用何等現代何等先進高超的儀器和技術手段,怎麼也解剖不出這種“脈道”?如果說它們不是一種形態結構吧,可古老的《內經》所描繪的經絡脈道巡行路線不僅由大量針灸實踐和大批經絡敏感人所證實,而且已被大量現代探測儀器和手段從“唯象學”的角度證實了它們的真實性和正確性〔當然有細微的修正,但僅僅是細微的修正〕。

但是,我們認為,由易學理論產生的經絡之形態研究的主要還得由易學理論自己來解決。

奇點就像是系統的資訊與能量的通道,或者說是資訊與能量的凝聚點。奇點有大有小,小奇點由大奇點分化出來,小奇點又可分化出小小奇點,以至極大的一群。在易學中,我們討論的奇點,都屬於層次較深、作用較廣泛的或較原始的奇點。

從易學的範疇來觀察,人體形態的發育如同是一個由簡單的陰陽系統演化到複雜的陰陽系統的過程。而易學中最簡單的陰陽系統模型就是由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五行生克、太極圖和天干地支五大塊模型構成的易學公理系統。這在本書的開頭就已經探索性地證明了這一點,並稱之為相互作用自洽定則。顯然,由此公理系統闡釋的臟腑經脈系統可能就是最簡單的生物模型。

易學模型還暗含了這樣的假設:人體複雜系統的發生,不過是臟腑經絡的重重映射。如:十二經脈之中可分十二別脈,十二別脈下又可十二孫絡……。經脈可以如此推衍,臟腑其實也是一樣;須知中醫理論中的五臟六腑僅僅是十一種最原始的歸類法,每一臟腑職若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如經絡一般推衍下去。故中醫診斷為腎病,千萬不要以為只指腰間的那一對“腎”;它僅僅是一種種泛指。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產生來源於受精卵,而從分子的層次來說是來源於父母的基因染色體,真正的受精卵是父母基因各自一半的組合。估計,在基因重組的時候,遁甲現象即已經發生。因為超對稱性的建立,必須有兩種不同的物理極性的東西互補才能達到目的。從更普遍的意義上講,能存在的一切事物必須是遁甲系統;如不是,就不會存在,所謂“孤陰不生,獨陰不長”是也。

當代中醫研究者喜歡用全息論,可為什麼會“全息”的呢?我們以為,基因只是給出了一些系統的演化規則。從這個觀念上講,全息只是與演化規則或原則之間的等價,並不是指系統的每個局部都包含有整個體系的全部資訊。

在易學的公理體系中,是把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看成是等價或曰同構的,即一切事物都有八個卦、十幹、十二支所對應的最原始的物理實在。所以,只要我們在任一系統中發現了八卦、十幹、十二支的對應物,就等於抓住了該系統最原始的生長點或是生長中心。

所謂最原始的生長點也就是是複雜系統形態分化發生的中心點。拿人體來說,人體的形態極度複雜,但再複雜也不過是以臟腑與十二支經脈為中心發生出來的。既然臟腑和經脈是人體形態發生的中心點,那麼中心發生點必定是資訊或化學物質最集中的地方。事實也正是如此。

毫無疑問,人體臟腑是“化學資訊物質”最集中的地方,而十二經脈是否也是如此呢?

當代的經脈研究已經發現,在人體的穴位區集中了大量的優質的線粒體〔一種貯能細胞〕、神經末梢、神經物質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而且該處的細胞具有生殖能力,這些特性是其他非穴位區域所沒有的。這樣的報導比較多,現僅引用一則較有代表性的報導:

張建新在《控制生殖細胞增殖分化的資訊系統》一文中指出:“人體在生長發育歷程中,生殖分化密碼基因群顯態與潛態的轉化流變,是通過經絡系統 一些特定的細胞群及組成結構 來相對集中地傳遞表達的;經絡被穴位分隔成不連續的節段 生殖分化體系節段,穴位區域是產生吸收並維持脈絡物質動態平衡的主要場所,具備調節轉換統領的地位;經絡細胞與多功能生殖細胞、幹細胞一樣具有一定的生殖能力,即細胞內能產生生殖分化物質如生長因數,經一定路徑傳遞給周圍特定的細胞群受體,起動它們進行相應的增殖分化等活動;同時經絡細胞自身也進行著特定的生殖分化密碼基因群顯潛態流變的增殖分化等活動,因此經絡發育歷程中同時進行著嚴格的流變;正是在這些嚴格流變的生殖分化靈樞的調控下,簡單的生殖細胞得以增殖分化成各式各樣的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並將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發育成複雜的生命。因此經絡系統是多細胞真核生物〔人體〕普遍根本的、獨立完備的超系統。經絡是控制細胞增殖分化的資訊系統,是與古代精神學說、現代功能態理論相吻合的。”

從人體形成發生的角度看,臟腑和經絡誰是更根本的原始點呢?根據超對稱原理,二者是自我相關、互為因果,同時發生的。由於經絡系統遍佈在人體形體之外表構成人體形態場,我們不妨用經絡形態場的角度分析人體形態之發生,當然用臟腑系統進行分析也是殊途同歸的,但由於易學是建築在情景感知即形態感知上的非定域化系統,所以我們偏重于易學優選邏輯的分析,即屬陽的經絡形態場的分析。

[二]

若用易學邏輯分析,從更深層次來講,八卦所對應的奇經八脈比十一臟腑、十二經絡更原始。這一點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

1、奇經八脈與人體的生殖有極大關係,其中沖、任、督俱起於女子胞〔子宮〕,故有“任主胞胎”,沖為“血海”之說,等等。《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且帶任二脈上之神闕穴正是胎兒與母體精氣血的通道;

2、任脈行於前而督脈行於後而妊養總督諸脈,帶脈則約束諸脈,故有“諸脈皆屬於帶”之說;

3、任帶脈上的神闕是經絡系統與臟腑表裏的唯一直接通道,且神闕又為十一臟腑的太乙奇點,神闕可通過橫向的帶脈收束控制所有的縱向經脈。

形態發育可看成是一種遞迴演化,而遞迴中心就好比是形態發育的中心,而此中心也是奇點之所在。

奇點如表現在人體的形態上,就是一些幾何曲率變化極大值的區域。所謂幾何曲率極大點就如同磁場的中心點一樣,該點即為人體表面形態上的凸凹點。如圖所示:

體表形態的“曲率凹凸點”即為人體的穴位;體表形態的“曲率凹凸帶”即為人體的經絡。

凹凸點從大的角度來看,是奇經八脈總形狀的凹凸,然後再是十二經脈之類的較大凹凸,它們是形態變化的總框架。故奇經八脈和十二經脈在人體形態的分佈上,非內側即外側,換言之非大凹即大凸,如同電場中的正與負一樣。因此內側之凹形態與外側之凸形態可以認為是大的奇性控制形成的陰陽形態。

從小的角度來說,人體形態的小凹凸就是由經脈上的穴位區構成。顯然,人體穴位之分佈正與理論的推衍相吻合。大凡人體之要穴如神闕、大椎、百會、會陰、十沖、十宣、天突、委中、曲池、合谷、曲骨、足三裏、湧泉、人中、睛明、聽宮、肩井、命門、中脘、關元等等穴位都是一些人體形態上幾何曲率極大或甚大之處。

又奇點還有分化中心之意,故各經脈一方面在全身軀體上由要穴分化為左右兩支,另一方面很多要穴還處於骨骼與肌肉的聯合處,如委中、曲池、督脈諸穴等等。人體就像是一個大奇點遞次分化到小奇點的奇點網,此網的每一個交點都是一個非凹即凸的形態發生點。網的凹處為陰,如陰經陰穴,反之,網的凸處為陽經陽穴。

人體穴位凹凸之奇點如果追溯到受精卵,當然是精蟲與卵蟲之凹凸之聯接,事實也是精蟲突破卵子細胞壁進入細胞內而成孕的,再追溯到分子層次,便是父母遺傳基因凹凸的互補即陰陽兩個極性的互補,即父母染色體鹼基的相互配合了。

[三]

我們再換一個思路來討論。

易學的感知方式是情景感知,易學的操作方式是萬物類象,而萬物類象發生的物理機制就是形態發生。因此,形態發生在易學中的解說邏輯就是後天八卦和十二地支,因為它們是同一範疇的同構體。

但是,我們如果希望用後天八卦或十二地支來完備地描述人體的形態發生問題肯定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我們在前文中已有反復的論證。

十二地支在形態發生中所起的作用是控制體表各種形態的分化位置。問題是,誰來控制十二地支在體表的分化形態呢?也就是說十二地支在體表的形態分佈是由什麼樣的“內在形態”來控制呢?

這一問題的解決就得由互補邏輯天干臟腑來回答。十二經脈形態場的中心質點就是臟腑。可臟腑是如何轉換成經脈的,也就是十幹與地支是怎樣過渡的?顯然,天干是通過壬水〔即督脈〕把臟腑之精氣輸出到地支申儀經,即壬水歸藏于申儀。我們在前文裏已經論證了,申儀經上十二經俞穴是體內臟腑定點的平行投影,故臟腑之質〔或曰場源〕就是以一種投影的形式送到各自的俞穴,再由俞穴以單向離心的方式輸送到十二經脈。

甲戊同體與壬申同氣是兩種不同的邏輯現象。壬申同氣之壬為天干,申為地支,壬水歸藏于申金是天干系統向地支系統的轉換和過渡,是兩種不同手征性邏輯的轉換,只不過是一種定域化邏輯使之非定域化後的表述,故其映射方式是孤立的、單向的定點的傳遞,即十一臟腑孤立定點地投射到各自對應的俞穴,各俞穴也孤立定向地傳輸到各自對應的經脈。甲戊同體是天干與天干之間的自我纏繞,不存在著天干地支之間的傳遞,它是為了消除後天地支邏輯中的破缺而進行的邏輯操作。太乙奇點和甲戊奇點是同在性的,反映在人體上,太乙就是神闕,神闕就是“乙肝”,“乙肝”就是太乙。故胎兒出生後臍帶切斷,母子分離,然而在此奇點處臟腑和經絡之間仍然有“時空橋”相連,這是一種同在性的相干關聯,其間資訊的傳遞是即時相干回應,臟腑有了病變,經絡即時有反應,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從兩種不同的邏輯角度上來講,臟腑在人體內部的存在位置是由經脈決定的,而經脈在人體的形態發生是由臟腑控制的。而二者之間的轉換輸送口則是由壬幹與申支來完成的。我們在中醫系統中討論人體的形態發生問題是使用的地支及後天八卦邏輯系統。

大家請注意,從西醫的角度來探討形態發生,實際上是結構定位,並非真實的表觀形態發生;中醫的形態發生是帶有目的論意味的,換言之不同的形態結構是有不同的功能的。

從形態發生的動力學角度來看待中醫的形態發生學,其形態動力學是由外向內發生的分化,也就是說體表經脈的陰陽形態之凹凸以及穴位的形態凹凸是決定性的,臟腑的定位是被動的。臟腑好比是一個電場的中心質點,經脈則是能場之外觀形態。

本文當然不是什麼探究形態發生動力學方面的書,只是附帶對此發揮一點感想,我們的主要的任務還是要尋找人體形態發生的奇點。

[四]

欲在人體體表形態尋找奇點,首先就得把奇經八脈與後天八卦的對應作一分析。

從某種意義上講,奇經八脈比十二經脈具有更大的奇性,奇經八脈是一個超對稱系統。故我們的分析主要放在連山、歸藏之象上。其餘卦象只約略提及。

陽維脈交會于手足三陽和督脈,有維絡諸陽之用,故類乾;陰維脈交會于足三陰和督脈,有維絡諸陰之功,故類坤;任督為人身之陰陽對稱軸,分別類坎離;陰喬止於睛明,有濡養眼目之功故類兌,陽喬止于風池,與陰喬相對待,且風者巽也,人體傷風感冒其穴感應最大,故類巽。下面重點分析沖、任、督、帶四脈。

沖脈——

沖脈在震宮。沖脈者,又名太沖脈,太乃極頂之意,陰陽中和謂之沖,是以有太乙陰木陽極化之象。其脈起於氣沖穴上行至於頭,中途與任脈之陰交穴相連,下行至於足,貫穿全身,能調節十二經氣血。

帶脈——

帶脈在艮宮。它與其他經脈不同,是唯一橫行的經脈,約束諸脈,有“諸脈皆屬於帶”之說,有橫艮一身之象。且帶脈上有人體最大的奇點肚臍,而肚臍是胎兒時期能量的輸入輸出口。此與甲戊奇點的開盲點之性質相同。

任脈——

沖任帶一源三支,有連山之象。

督脈——

督脈為離卦,為壬位,它的大椎穴與申儀經脈相通,為壬水歸藏申儀之路。

從形態發生的角度來看,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它的“第一推動力”來自於奇經八脈的“大爆炸”奇點,此奇點在奇經八脈的震艮二宮的甲戊同體之處即神闕穴,不僅人體形態之發生由此而起,“大爆炸”的原動力也由此而入,這當然指胎兒之臍帶與母體子宮之相聯了。在人的形體這個小宇宙裏,神闕穴處的臟腑與經脈自我相關,互因互果構成嬰兒之形體。嬰兒出生以後,肚臍奇點封閉,外來的原動力消失,人體又通過離卦之大椎穴,將臟腑之氣血流入申儀經,然後遍佈十二經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Gothamisland.com

GMT+8, 2024-5-4 09:00 , Processed in 0.0257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